关键日期
工作坊
工作坊日期:2025年7月20日
会议
会议签到:2025年7月19日-20日
会议日期:2025年7月21日-22日
会议地点
北京城市图书馆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3号楼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
- 地铁一号线八通线通州北苑站A口(东北口)出,通州北苑路口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 地铁六号线北运河西站B口(东北口)出,地铁北运河西站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 市郊铁路S1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乔庄东站出,京东运乔建材城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推荐住宿
- 北京通州北投希尔顿酒店(新华东街店)
本次会议的主要活动(包括签到、自助餐晚宴等)都在该酒店进行。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东街289号2号楼
- 枫尚酒店(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万达广场店)
地址:北京通州区新华南路8号12幢一层
会议签到
希尔顿酒店大厅
7月19日 14:00-22:00
7月20日 9:00-22:00
会场大厅内签到
7月21日 8:30-9:20
接送安排
车辆按希尔顿酒店-会场路线,一天共一轮往返负责接送。定点发车,请务必提前在上车点等候。
发车时间
(请提前15分钟到达上车点)
7月21日
8:00 希尔顿酒店大堂门口
8:05 枫尚酒店大堂门口(仅短暂停留)
预计17:30(根据会议情况调整) 北京城市图书馆(南门)
7月22日
8:00 希尔顿酒店大堂门口
8:05 枫尚酒店大堂门口(仅短暂停留)
预计18:10(根据会议情况调整) 北京城市图书馆(南门)
会议用餐
7月21日晚餐在希尔顿酒店用自助餐。7月21、22日午餐在会场提供简餐。餐券在注册时发放。
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田老师 17710193162
会议议程表
(论文汇报顺序按标题首字母排序)
7月20日,周日 | |
---|---|
9:00~12:00 | 工作坊1:智能数据的生成、应用与管理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工作坊3:面向文科生的AI编程与多模态数据处理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
12:00~14:00 | 午餐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B1层 食堂 |
14:00~17:00 | 工作坊2:大规模文化遗产图像资源数据化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工作坊4:大语言模型在古籍智能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
14:00~17:00 | 顾问专家座谈会 |
7月21日,周一 | |
8:40~9:30 | 北京城市图书馆参观 |
9:30~9:50 | 大会致辞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张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吴国武(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武氏香(越南河内国家大学) |
9:50~10:50 | 主旨报告上半场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主持人:张娟(首都图书馆副馆长) 1. From Digitization of Classical Texts to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A 35-Year Journey Via Corpus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报告人:黄居仁(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 2. AI驱动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 报告人:毛雅君(首都图书馆馆长) 3. 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报告人: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
10:50~11:10 | 茶歇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学术交流区前厅 |
11:10~12:30 | 主旨报告下半场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主持人:刘炜(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 1. 打造人文学术的智能研究空间 报告人:王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2. Contribution of Ontology and Terminology to Cultural Heritage. Illustr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报告人:Christophe Roche(希腊克里特大学讲席教授) 3. 梦想、空想、理想:数字时代古籍研究者的选择 报告人:许喆(孔子研究院访问学者) 4.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探索 报告人:李小豹(北京汉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12:30~13:30 | 午餐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大观厅 |
12:30~13:30 | 海报专场(详细目录见后文)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学术交流区 |
13:30~15:20 | 子论坛 1:大模型应用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召集人:刘炜(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 点评人:杨浩(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炜(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讲师) 1. AI-Driven Rediscovery of Zhuangzi’s Sitting in Forgetfulnes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erminological Evolution and Cross-Textual Linkages 汇报人:Ying Zhe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 多模态视域下的古籍版面数字化研究整理 汇报人:刘潇(德州学院) 3. 基于推理模型的唐诗生成研究 汇报人:赵文华(南京农业大学) 4. 基于优化元学习的藏医药领域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方法研究 汇报人:赵廷霖(西藏大学) 5. 融合提示工程与 RAG 的东亚非汉文文献翻译研究:候文汉译的跨语言实践 汇报人:王侃良(浙江工商大学)、战林泽(山东大学) 6. 推理大语言模型在古籍智能信息处理上的性能评测研究 汇报人:刘宇涵(南京农业大学) – – – 子论坛 2:古典文献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古籍馆阅览室 召集人:杨海峥(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点评人:孙显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林芳(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1. 从古典到数智:类书知识组织体系的重构 汇报人:裴清妍(北京大学) 2. 国内数字人文视域下文献辨伪研究的回顾与探索 汇报人:刘妍辛(贵州大学) 3. 《红楼梦》版本传承关系及其可视化研究 汇报人:徐梦婷(南京师范大学) 4. 以数据解读韩国经学资料: 以《尚书古训》为对象的语义数据编纂与分析 汇报人:卞恩美([韩国]高丽大学) 5. 「異書」與「子史」新解:從書籍光譜與書目統計重審六朝圖書世界的變容 汇报人:宫瑞龙([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 6. 藏文长条卷古籍的分类整理与共享机制探索 汇报人:拉玛扎西(甘南民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 – – – 子论坛 3:文化遗产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召集人:欧石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点评人:杨红(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位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 1. Empowering “Same-Melody Lyric Writing” with AI Virtual Singers: A Path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Cultural Heritage 汇报人:Danlan Tang(Suan Sunandha Rajabhat University) 2. 基于本体的中国传统手工纸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汇报人:黄晓霞(天津师范大学) 3. 基于博物馆文物数据知识图谱构建的儿童严肃游戏叙事生成路径探索 汇报人:姜蕴芳(南京大学) 4. 交互隐喻与数据可视化的文化转译 ——基于Bauhaus、Muslims in Brooklyn、Connections多模态融合的时空叙事解析 汇报人:杨弛宇(中央美术学院) 5. Translating Archives: AI-Driven Schema Integration for Cross-Lingual Access to Global Sound Heritage 汇报人:Matthew James Stefanyszyn(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6. 文化基因视域下丝绸之路文献遗产知识组织研究 汇报人:李梦菡(西北大学) – – – 子论坛 4:资源与人才建设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燕华厅 召集人:李海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 点评人:朱翠萍(中华书局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夏翠娟(上海图书馆研究员) 1. AI时代专业图书馆特色古籍语料库建设价值与路径研究 汇报人:姚远(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 对接教育部“双千”计划的数字人文微专业教育实践 汇报人:张宁(北京师范大学) 3. 构建韩国汉诗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初探 汇报人:陆淑婷([韩国]高丽大学) 4. 古籍数字化标准实践路径研究 汇报人:徐浩洋(武汉大学文化遗产与智能计算实验室) 5. 数字让古籍新生——古文献学与数字人文研究设想 汇报人:周余姣(天津师范大学) 6. 藏医药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汇报人:拥措(西藏大学) |
15:20~15:35 | 茶歇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学术交流区前厅 |
15:35~17:25 | 子论坛 5:计算文学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召集人:金镐(韩国成均馆大学中文系教授) 点评人:梁继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严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1. 被观看的面容:中国古代妆容图谱作为数字客观性技术的女性身体再现批判 汇报人:蔡孟洁([英国]爱丁堡大学) 2. 基于词汇语义特征的风格计量研究——以李杜诗歌为例 汇报人:程宁(中国社会科学院) 3.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唐诗宋词“天涯”意象多维度研究 汇报人:胡景富(中央财经大学) 4. 《朋旧及见录》与清中期诗人关系网络及其诗歌风格探析 汇报人:诸雨辰(代:李兰芳)(北京师范大学) 5. 基于文本挖掘和主题网络分析的唐宋潮汕流寓文学研究 汇报人:杨颖异(汕头大学) 6. 形神相得:数字人文视域下李奎报唐诗接受研究 汇报人:刘畅(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 – – – 子论坛 6:历史地理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燕华厅 召集人:周余姣(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 点评人:王长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李爽(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1. 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北京中轴线空间叙事知识图谱构建 汇报人:朱坤豪(南京大学) 2. 丹青事业: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张宝《泛槎图》文化生成考 汇报人:梁嘉(华东师范大学) 3. 基于历史文本的区域关系挖掘:以明代中国的地方网络为例 汇报人:林立涛(南京大学) 4. 基于语义嵌入与网络中心性的中国文化中心建模 汇报人:杨清怡(北京师范大学) 5. 历史功能分区下的租界建筑色彩分异 ——以上海外滩和衡复历史风貌区为例 汇报人:盛灏成(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6. 数字人文视域中近代北京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影像分析研究 汇报人:张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 – 子论坛 7:古籍智能处理(每人汇报12分钟)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召集人:毕晓君(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点评人:王东波(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严承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讲师) 1. 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四库全书总目》类书提要评语分析 汇报人:余雨(暨南大学) 2. 基于大模型强化学习的文化遗迹史料事件抽取方法研究 汇报人:高鑫(南京农业大学) 3. 基于古籍文献循证的罕见病知识多维度聚合与实证研究 汇报人:宋培彦(天津师范大学) 4. 基于聚类和大语言模型的无监督中医方剂抽取 汇报人:吴紫月(北京语言大学) 5. 基于术语向量知识库检索增强生成的古代典籍机器翻译研究 汇报人:董昱翔(南京农业大学) 6. Multilingual OCR Development for Early 20th Century Korean Documents 汇报人:Sojung Kim(Nara. Labs, Seoul, Korea) 7.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in Academic and Classical Chinese: Challenges, Methodologies, and the Rol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汇报人:Minghui Hu(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
18:00~20:00 | 希尔顿酒店自助餐 |
7月22日,周二 | |
8:40~10:30 | 子论坛 8:数字东亚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召集人:胡明辉(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历史系副教授) 点评人:许喆(孔子研究院访问学者)、欧石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1.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Japanese Dictionaries and Vocabulary Databases 汇报人:Ohshima Hideyuki(Waseda University)、Liu Guanwei(Kyoto University) 2. 断指与疗亲:朝鲜社会的医疗观念之一 汇报人:金镐([韩国]成均馆大学) 3. Mapping Dissent: Intellectual Networks,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Late Qing Lingnan 汇报人:Chenyu Qiu(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4. 人工智能在辅助翻译与传播东方经典文献中的作用与潜力 汇报人:武氏香([越南]河内国家大学) 5. 日本古代辞书数据库门户系统的初步建设 汇报人:刘冠伟([日本]京都大学) 6. 水书文字数据库和识别平台 汇报人:孙治弘(同济大学) – – – 子论坛 9:平台建设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召集人:徐永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点评人:夏翠娟(上海图书馆研究员)、陈建红(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助理研究员)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 汇报人:彭炜明(北京师范大学) 2. 古籍版本语义模型构建研究 汇报人:罗曼玮(武汉大学) 3. 江山留胜迹:古籍方志中的文学景观数字化平台建设 汇报人:朱俊霖(四川大学) 4. “明代集部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汇报人:龙飞宇(复旦大学) 5. 县级古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中华古城数字图谱平台”的建设 汇报人:王大中(南京大学) 6. 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下的中国古陶瓷知识服务平台建构 汇报人:李瑞雪(上海大学) – – – 子论坛 10:古籍活化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燕华厅 召集人:王蕾(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 点评人: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创意系副主任)、张宁(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1. 公共文化数据的 AIGC 数字化机制 —— 基于《秦淮志》可视化创现的人工智能古籍实践 汇报人:林鑫(黑龙江大学) 2. 古籍文化沉浸式传播的数字场域建构——以《永乐大典》VR为例 汇报人:王维若(国家图书馆) 3. 基于古籍文献挖掘的清宫可移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汇报人:宋平(故宫博物院) 4. 基于智能体的古籍知识图谱自动化构建方法研究 ——以《永乐大典》为例 汇报人:胡真毓(中山大学) 5. 人工智能活化浙江图书馆馆藏人物画的研究 汇报人:王圣捷(浙江图书馆) 6. “⼦⽈”:中国思想家——孔⼦ 汇报人:陈嘉昀(南京大学) |
10:30~10:45 | 茶歇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学术交流区前厅 |
10:45~12:35 | 子论坛 11:计算语言方法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道和厅 召集人:赵丹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点评人:李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叶晨(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负责人) 1. 《红楼梦》作者问题研究——基于LTP库依存句法分析和特征提取 汇报人:梁若昱(南开大学) 2. 基于定量互文分析的“在明明德”古代哲学命题探索 汇报人:那可(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3. 基于引文分析的文化计量研究 汇报人:王硕(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4. 利用Wordnet比较古代语言的词汇系统:上古汉语-古希腊语-科普特语 汇报人:戴俊阳(南京师范大学) 5. 数字人文视域下基于语料库与知识图谱的跨时空识字教材对比研究 汇报人:陈丽媛(衡水学院) 6. 文体如何“载道”:基于知识图谱的古文运动转型研究 汇报人:龙飞宇(代:闫力元)(复旦大学) – – – 子论坛 12:VR与声档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燕华厅 召集人:拥措(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点评人:张鹏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创意系副主任) 1. 潮剧唱本事件关系与叙事要素可视化 汇报人:陈浩锐(东莞理工学院) 2. From Disconnection to Reconnection: AI-Based Digital Storytelling Communic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Artifacts 汇报人:Suwen Wang(Royal College of Art) 3. 面向古籍活化利用的3D模型资源建设方案研究 汇报人:张宁(北京师范大学) 4. Poetic Journeys: Enhancing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hrough VR Landscape 汇报人:Xiaoyu Yang(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 音乐档案文献的活化应用研究——以天平乐府奈良正仓院复原乐器演奏团为例 汇报人:刘莹(浙江音乐学院) 6. 有声文献(音响档案)的数字化重构:跨媒介检索与AI应用 汇报人:魏小石(中国音网) – – – 子论坛 13:数字文史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聚和厅 召集人:曲春梅(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点评人:徐永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苏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双聘研究员) 1. 朝鲜后期僧人法脉网络图设计 汇报人:张之薰([韩国]东国大学) 2. 徽州诉讼文书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汇报人:王蕾(中山大学) 3. 基于LLM-RAG模型的《燕行录》东亚历史记忆层累机制解构 汇报人:陈建红(山东大学) 4.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宋代自然灾害史料智能化解析与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以《宋会要辑稿》为中心 汇报人:赵晨曦(河北大学) 5. 数字人文视阈中的宋明美学演变研究 汇报人:张蕾([韩国]成均馆大学) 6. 中国古代士人兄弟人名用字规律的定量研究——以CBDB为中心 汇报人:李航(陕西省图书馆) |
12:35~13:30 | 午餐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潞云筑 |
12:35~13:30 | 海报专场(详细目录见后文)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学术交流区 |
13:30~17:30 | 典籍新生·AI创意分论坛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具体流程见分论坛独立议程表) |
大会闭幕式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主持:许喆(孔子研究院访问学者) | |
17:30~17:40 | 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
17:40~17:50 | 分论坛优秀创意作品颁奖 |
17:50~18:00 | 大会总结致辞 王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
海报目录
题目 | 作者 |
A Study on the Syntactic Differences of Pronouns in Mongolian-English Code-switching | Qing Mei(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S. Loglo(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
AIGC赋能《忘川刀剑录》交互电子书设计实践项目——以《古今刀剑录》古籍为底本 | 暴芸彤(湖北大学) |
CiteSpace视角下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 孙琪琪(青海民族大学) |
大模型驱动的古籍引书功能识别与知识关联分析 | 胡蝶(南京农业大学) 刘浏(南京农业大学) |
道家经典的句法指纹:《庄子》内、外、杂篇的计量语言学证据 | 王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夏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广泛探索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技术识别古籍难辨认印章 | 胡聆白(上海中医药大学) 王宇翔(独立研究员) 李振阳(上海中医药大学) 李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姚远(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
基于大模型的古代诗词用《诗经》典故发现与分析 | 齐月( 南京农业大学) 刘浏( 南京农业大学) 王东波( 南京农业大学)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古籍文本汉英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 王希羽(南京农业大学) 张卫(南京农业大学) 王东波(南京农业大学) |
基于XML的朝鲜中期汉诗文本结构设计 | 李叡璃([韩国]高丽大学) |
基于远程监督的地方志实体抽取方法——以《绍兴府志》为例 | 王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夏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面向二十四史辞典数字化编纂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应用研究 | 厉洁琼(南京农业大学) 刘浏(南京农业大学) |
三苏《南行集》的文本远读与情感分析 | 董佳楠(中国传媒大学) 王永(中国传媒大学) |
《诗经》酒文化的数字人文计量研究 | 石慧颖(南京师范大学) 龚陶菥(南京师范大学) 颜玲玲(南京师范大学) 邵思颖(南京师范大学) 冯敏萱(南京师范大学) |
术语学视角下我国数字人文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 黄芳(中山大学) 苏日娜(中山大学) |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古代城市规划专题知识挖掘:以居中选址原则为例 | 琚经纬(清华大学) 叶亚乐(天津大学) |
数字人文视阈下韩国汉文小说的接受研究 | 李佶奐([韩国]高丽大学) |
Toward a Semantic Framework for Han Poetry: Multilingual and Decentralized Integration of East Asian Literary Heritage | 黄衍杰(中山大学) 江晖(中山大学) 陈涛(中山大学) 沙天铭(中山大学) |
协同·智藏·共生:数字人文视域下民间珍稀古籍智慧图书馆的生态构建与实践路径 | 赵暾(延安大学) |
藏医药文本中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 拉毛杰(西藏大学) 万玛才旦(西藏大学) 洛桑嘎登(西藏大学) 拥措(西藏大学) 尼玛扎西(西藏大学) |
AI创意分论坛议程
时间:2025年7月22日(周二)
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智和厅
13:30~13:40 | 致辞 主持:张鹏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长聘副教授) 嘉宾: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天津师范大学特聘讲座讲授) |
13:40~14:20 | 主旨报告 主持:张鹏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长聘副教授) 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 报告人: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 2. 文化遗产的智能修复与生成 报告人:苏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14:20~15:40 | 优秀作品汇报 主持人:朱本军(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点评人: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吴雨练(阿里云设计中心设计专家) 1. 轮衡引律——农书古籍数字化交互设计 | 作者:胡楚瑜,郭雨涵,许可 | 指导老师:郝亚维 |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2. 魂诉 | 作者:林雨溦(北京电影学院);闫睿(中国传媒大学) 3. 花面交相映——《盥手观花图》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王明俊,陈欣,刘晓婷,王羿涵;郭世聪(清华大学) | 指导老师:陈静 | 单位:南京大学 |
主持人:朱本军(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点评人: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与创意系副主任)、张娟(首都图书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 1. 叠窗之境《绿窗女史》跨维数字设计 | 作者:万骞,严宇畅,杨嘉杰 | 指导老师:郝亚维 |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2. 一往而深 | 作者:王鼎添,康梓煜,王兆龙 | 指导老师:王珊 |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3. 寻梦牡丹亭 | 作者:谢天舒 | 指导老师:费俊 |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 |
15:40~15:55 | 茶歇 |
15:55~17:15 | 优秀作品快闪 【浙江大学图书馆资源创作】 主持人:李文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杨浩(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光明(北京字节跳动企业社会责任部设计总监)、常宏(弘雅书房) • 卖浆图AI | 作者:黄逸飞,黄心可 | 指导老师:赵敏 |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春宴宋雅》珠宝首饰 | 作者:刘艺婷 | 指导老师:鲍蕊 |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风雅宋韵·茶画千年”——宋代古画中的茶文化 | 作者:任宝琪,文琦,吴特,苏诗尧,吴禹欣,封博严,张曦,吴昌洪 | 指导老师:王海 |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 智承画境·十八学士时空塾 | 赵一淇,牛佳慧,胡可欣,冯婉莹,苏文清,封博严,董园梦,陈炜奇 | 指导老师:吴昌洪,王海 |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 茗启千年,香融一梦 | 作者:朱汉铭,宋梓铭,周华 | 指导老师:俞洁,许建锋 | 单位:浙江大学 |
【哈佛燕京图书馆资源创作】 主持人:李文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杨浩(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光明(北京字节跳动企业社会责任部设计总监)、常宏(弘雅书房) • 江南蚕桑记 | 作者:卢梓涵,夏艳君 | 指导老师:韩旭 |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 宋教授的奇幻农书之旅 | 作者:宋茂东,陈广深,黄舒遥,黄瀚立,司徒安辰 | 指导老师:陈文豪 | 单位: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 | |
【首都图书馆资源创作】 主持人:李文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研究员) 点评人:郝亚维(北京理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史丽君(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 • 梦回牡丹亭 | 作者:陈雅迪,郭雷 |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居庸关云台拓片 | 作者:林鑫,熊栩巍,周子豪,林庭屹(中船重工鹏力塑造科技有限公司),杜宣润 | 指导老师:马海群,任越,于元元 | 单位:黑龙江大学 • 牡丹亭AI | 作者:刘婧一 |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 牡丹亭AI | 作者:纳佳佳,刘心语,李思睿,张奥 | 指导老师:袁璐 |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 视觉互动小说——牡丹亭 | 作者:姚姝琪,任煜婕 |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 数绎还魂:《牡丹亭》数字人文平台 | 作者:张瑞琪,李纬祁,赖彦祺,王启嘉,罗浩源,于欣悦,陈佳欣,郑依彤,田华东,叶林奥格,刘婧熙,张宁 | 指导老师:詹震宇 |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
17:15~17:30 | AI创意分论坛总体总结评议 主持人:李文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研究员) 评议嘉宾: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天津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费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