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传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场景,现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开展“典藏新生·AI创意”主题分论坛作品征集活动。本次分论坛将依托首都图书馆、浙江大学未来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与特色馆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前沿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文化再创作。
一、典藏资源类型
本次活动提供的典藏资源由首都图书馆、浙江大学未来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提供,包括下列类型(详见典藏资源附录):
- 珍本古籍:《牡丹亭还魂记》、《绿窗女史》、《农书》。
- 经典书画:《万寿盛典图》系列插图,《听琴图》、《十八学士图》、《龙眠山庄图》等宋画15种。
- 数据库:首都图书馆藏古籍珍善本知识库。
- 拓片:居庸关云台拓片
注:除数据库外,其他资源可以与馆藏方签署协议并获取高清影像。
二、作品征集类型
请选择以下任意类型进行创作:
A类-AI艺术作品
运用生成式AI技术(如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ArtLab、即梦等)进行内容创作,包括但不限于:AI生成的图像、动画、视频。
B类-交互艺术作品
围绕创作素材的内容、场景,构建多维交互体验,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交互式叙事、交互式可视化、混合现实交互作品。
*本次征稿作品均需以上述典藏资源作为创作对象,未使用以上资源的作品请以“项目展示”形式投稿至会议主论坛,截止时间5月10日。
三、报名及参与方式
- 即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填写线上报名表完成报名。
- 报名时需选择资源类型,以及是否需要高清图像版本,会务人员会通过邮箱联系创作者签署资源使用协议,并提供高清资源获取渠道。
- 报名后,会议组织方会提供线上培训课程,创作者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
参会:本次活动是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所有被录用作品将在会议期间展出。创作团队需至少一人出席论坛并进行讲解,海外参与者可以采用录播形式参与。
展览时间: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城市图书馆
四、作品提交要求
- 选题:须基于会议提供的馆藏资源进行创作(其他主题作品请以“项目展示”形式投稿至会议主论坛,截止时间5月10日)。
- 提交内容:
- 作品介绍表:请下载作品介绍表模板,务必确保按照要求填写和提交,以便作品顺利参评。A类作品需提供关于提示词、训练数据集、创作过程等技术说明;B类作品需提供技术路线说明
- 作品文件:
- A类作品可接受JPG/PNG或MP4格式,图像作品分辨率至少为300dpi,视频作品至少720p,作品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B,超过300MB请提交网盘文件链接。
- B类作品需提交操作演示视频,入选作品需提交完整的可执行程序(ZIP格式或交互链接)。
- 提交方式:所有作品通过主办方设置的网盘链接提交,链接将发至报名邮箱,请关注邮件。
- 原创要求:所有作品必须为原创。
五、重要日期
- 通知发布:2025年3月10日
- 报名截止:2025年3月31日
- 作品提交:2025年6月10日,请确保在此日期前提交所有相关材料和作品。
- 评审公示:2025年6月25日
- 成果展示: 2025年7月20日—22日
- 颁奖典礼: 2025年7月22日,将举行颁奖仪式,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具体安排待定。
请密切关注以上时间节点,确保按时提交作品,期待您的精彩创作!
六、培训与工具支持
- 线上培训:为帮助创作者更好进行创作,我们将提供线上培训。
- 培训时间待定。
- 培训内容包括:
- 邀请馆藏机构对创作素材做内容阐释
- 邀请行业设计师讲解创作工具的使用
- 邀请优秀创作者分享创作经验,讲解案例
- AIGC工具支持:为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及同学提供AIGC创作工具及算力支持。
- 阿里云PAI ArtLab 一站式AIGC创作平台:阿里云云工开物为参赛同学及指导老师领取300元算力券,可用于PAI ArtLab产品。
- 即梦AI:即梦将为参与团队的每个账号提供1000个积分,A类作品每个团队最多支持3个账号,B类作品每个团队1个账号。
七、评审标准
- 我们将从以下角度对作品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选拔出最具潜力和价值的作品。
- 主题性:作品能够准确贴合所选典藏资源的主题,深入挖掘并呈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在尊重古籍原貌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深刻表达主题。
- 创意性:作品在创意构思、设计表现或技术运用上具有独特视角与突破性创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 艺术性:作品在审美层面具有突出表现,包括整体视觉美感、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
- AI应用创新性(A类作品):作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体现出创新与创意,在AI工具的选择、应用方式或技术融合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突破,且能明显提升作品的表现力或互动性。
- 技术可实现性(B类作品):作品在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具体方案明确且实施路径清晰,具备落地或实际应用的潜力。
八、奖项设置
- 本次活动设置以下奖项,每位获奖者将获得由大会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 最佳AI创意奖(2名)
- 最佳艺术呈现奖(2名)
- 最佳古意新诠奖(2名)
- 典藏活化鼓励奖(若干)
- 参展机会: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在首都图书馆进行线上和线下限时展览,向更广泛的观众展示您的创意才华和设计成果。
- 实习机会:所有通过评审的参与者有机会获得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的实习机会。
- 即梦积分:使用即梦创作并在即梦发布的获奖作品,即梦还将给予团队额外积分激励。
- (请随时关注网站更新)
九、特别说明
- 组委会有权对参会作品及其照片影像资料等进行印刷、宣传、出版等。
- 本次活动将为每个获选团队免除一人的会议注册费,参会的往返交通费、食宿费用不由组委会负责(届时将另行通知)。
- 本次活动以数字形式作品为主,若有实物作品参展,创作者需自行承担丢失、损坏风险。
- 作者及其指导人员须严格遵守论坛纪律,服从流程管理安排。
- 如有第三方就作品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将全部由作者负责,论坛组委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 本论坛事宜最终解释权归论坛组委会所有。
十、联系方式
微信群二维码待发布
十一、作品提交所需材料
待发布
十二、分论坛组委会
策划人:王军、毛雅君
执行策划:张鹏翼、李文琦
海外策划:闵嘉剑、于博柔
宣传策划:刘凯然、李佳雯
评审主席:费俊、张娟
评审专家:杨红、赵海英、陈静、向帆、杨玉娟、陈晓皎、龙娟娟、常宏、杨珊、胡峻
资源顾问:黄晨、袁碧荣、史丽君
十三、组织方信息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首都图书馆
协办单位:
浙江大学未来图书馆
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图学学会非遗文化数字化专业委员会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MYStudio设计研究事务所
支持机构:
哈佛燕京图书馆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学生会
纽约电影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牛津中国论坛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电影黑客松组委会
哈佛大学创投俱乐部
宾夕法尼亚大学创投俱乐部
芝加哥大学创业者协会
纽约大学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创新协会
字节跳动公益
杭州弘雅科技有限公司
(待补充)